叮——每周打卡。
还要凑够字数才能发。
三个问题:
1、商家使用意愿应该不高吧。毕竟买家秀的图片质量不能保证,一些低质的买家秀图片会影响商品销量。
2、如何避免买家变身羊毛党,上传造假照片撸币?
3、商家自己发token可信度并不高,大家不相信其价值。可以考虑引入成熟的token,比如直接用PRS或者稳定币。
高考那年
进入夏季,烈日炎炎,在这个时候里,全中国范围内的话题担当估计只有两个:麦收和高考。麦收关系到吃饭问题,理应更重要,但从话题强度感受来说,高考更甚。
遥想当年我高考那会,真的是感慨万千……
好吧,我错了,编不下去了……我没参加过高考。
虽然我没参加过高考,对于应对高考给不了什么建议,但我近距离观察过高考,有些感受。那时候的高考在农村被称为由农村通往城市的独木桥,实现人生跨越的机会,所谓一考定人生。我哥挤了两次独木桥,第一次被挤下来,第二次挤过去。十六七的我那时候虽然不太明白高考意味着什么,但家里两年的时间尤其是复读那年紧张压抑的气氛还是记忆犹新。
复读那年我哥没日没夜的学习,做习题,背课本,读英语。为了全身心投入学习,我哥长期住校,我去过一次他的学校找他,整个人埋在课桌上,面前的书本山一样挡住了他。整个那一年,他整个人都紧张、疲惫,动不动就崩溃,压力山大。因为,他没有别的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,只能死磕高考。我觉得他进行的是一场赎罪式的学习。
高考复读班没有体育课,没有周末,一天从早到晚要上十几节课,每天书山题海的。我哥越临近高考越是焦虑的不行。考前鼻炎突发,喷嚏鼻涕横飞,脑袋混沌不清。上世纪末的高考还是在7月份,一年当中最热的月份,考生们都在考场上如同在麦场打麦一样挥汗如雨。农忙季节,我哥独自应付高考,独自看榜,终于考中一所省内二流大学,而不必像他的有些同学那样复读个四五年。
不幸的是,那一年我参加中考,考中了县重点高中之一。可是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供养不起两个学生,所以我哥去省城读书,晚了一年,我去省城打工,那年我十七。
回头看,我哥应对高考的方式出了问题,在如此的高压之下,很难发挥好。当然这也不他的错,他不知道如何调节、应对,也没人能教他,因为那时候从老师到家长都不具备这方面的意识。
如今不一样了,高考虽然还很重要,但毕竟选择多元了,不必死磕高考,学校和家长对考生的心理状况也有关注,很少有那种极端心态。
高考是机会,面对机会,包括人生中的其他的机会,能做的就两件事:
做好准备
轻松面对